骏创科技需要重视业务生态
16
0

作为苏州市吴中区北交所上市“第一股”,骏创科技长期以来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产研销一体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获得了全球领先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认可,是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2022年,骏创科技被认定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已授权专利181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2021年,公司总营收3.45亿,同比增长92.91%,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66.18%。



一、发展环境分析



1.正逢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政策机遇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汽车开始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智能汽车转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速推进汽车的智能化进程,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在朝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同时,国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领域进行布局。汽车零部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是影响汽车外观、功能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重视。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更多新的功能,汽车将采用多样化的、新的部件,如使用电子元件以及相应的冷却系统等,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对舒适性、智能化等的需求,从而推动汽车零部件向提供多样化的、新的产品方向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包覆、支撑等场景应用的塑料零部件需求也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销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业链话语权不断增加,推动供应链体系中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扁平化管理,使得各级供应商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促使传统的供应模式发生变化,有利于打破原有供应体系,为实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带来供应模式升级和客户群体拓展的双重发展机遇。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分为鼓励、限制和淘汰三大类,对一些产品的规划做出了一定修改。其中,《目录》鼓励了第十六项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车载充电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效车用内燃机研发能力建设。



2021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各项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政策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培育、提升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2021年11月,《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鼓励重点零部件企业围绕提升市场占有率、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质量和成本把控能力等开展重大兼并重组,加快培育形成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的政策相继提出,以及汽车行业逐渐复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潜力大。骏创科技适应时代潮流,深耕主业,行稳致远,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2.形成聚焦新能源的汽车轻量化核心技术体系



骏创科技一向注重产品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并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形成了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经验库。能够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识别和规避技术风险点,提前预判并制定技术关键控制点,并通过技术经验能力为客户的产品设计提供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从而确保产品能够低成本地转化为量产的产品。



骏创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自身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现已在双色成型技术、高光免喷漆成型技术、金属嵌件埋入成型技术、以塑代钢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核心技术体系,契合汽车行业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美观化等发展趋势,技术能力和产品竞争力获得了客户的普遍认可,并持续获得更多的客户订单,进一步对技术能力进行迭代、升级,形成良性的技术发展循环。



骏创科技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具体来讲,公司主要利用精密模具制造工艺、双色注塑工艺,协同原材料供应商,为客户生产悬架轴承部件,包括轴承上盖、下盖、保持架等部件,实现“以塑代钢”。由于公司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使得软性密封圈的粘附性更佳,可以耐受700N的拉拔力测试,产品通过装配后,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可有效防护外部污染;同时,采用PA66加30%~50%玻纤的工程材料作为主要原材料,使得产品能够经受1000KG的破坏力测试,实现了较高的刚性,顺应汽车行业“以塑代钢”的轻量化发展趋势。



骏创科技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系列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机、电池、电控),为其实现定位、支撑、密封、防尘、防震以及为其他功能部件提供安装接口条件等功能的精密塑料结构部件,包括各类PCBA保护罩、支架及带金属嵌件的塑料零部件等。由于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其性能和安全性对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具备较强刚性、高精度尺寸和形位公差等特性的产品配套应用。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铝铸造后再机加工的工艺生产,每个零件均需经过CNC加工,对于CNC的需求数量较多,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具有局限性。公司主要利用模具制造工艺、嵌件注塑工艺,协同原材料供应商,实现“以塑代钢”,仅需单道注塑工序便可实现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轻重量的显著优势。


Ta的圈子
安徽安庆
粉丝:1人 热度:12
进入圈子群聊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查看更多
点赞3
赏礼
赏钱
收藏1
回复0
友情链接
微博 百度 智客古籍资源 58源码 齐博CMS 智客 58源码 六道 寻百科 归缘 梧桐 Canapp 媒花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
Powered by qibosoft X1.0 Code ©2003-2020
蜀ICP备11021146号-24 蜀ICP备11021146号-24